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电行业在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汹涌:“家电三杰”明争暗斗,“新势力”小米势头凶猛,华为联合行业伙伴攻入家用空调。另一侧,美的“掌门人”方洪波直言与小米正面交锋,海尔“当家人”周云杰则摸着雷军“过河”……本土家电企业从诞生至今,几十年来,攻伐不断。
在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中,大大小小的家电企业如过江之鲫,龙头宝座多次易主,上演了一个个让人拍案叫绝的商战故事。
今年上半年,在国内,政策驱动下家电市场展现出超强韧性。据亿欧统计,家电零售市场规模(不含3C)接近8000亿元。
而出口方面,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冲突不断、航运费用上涨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挑战下,全球家电市场依然取得稳健增长的好成绩。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上半年家电出口规模达到3524.6亿元,同比增长1.4%。
家电行业分类不一,为便于阅读,本文将常用的家用电器分为大家电(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视)、小家电(明火炊具及厨房用具、厨房小家电、厨卫电器、生活家居电器)两大类。
2025年上半年,家用冰箱市场处于消费升级与结构调整并存阶段,国内市场略显疲弱。
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国内冰箱市场零售额672.8亿元,同比微增3.5%。从品类上看,对开、两门类冰箱内卷加剧,十字、法式门类冰箱逐渐成为核心战场。未来,高端化、嵌入式和智能化成为主流趋势。
洗衣机市场在出口方面增长较快,上半年,受新兴市场高速增长、渠道补库存、欧美企业收缩等影响,洗衣机出口2388万台,同比增长9.12%。相比之下,国内市场内销2138万台,同比增长8.39%。
空调市场受政策拉动更加明显,在“政策红利、价格战、夏季高温”的三大因素刺激下,奥维云网统计显示,国内家用空调市场零售量、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28.5%和24.9%,呈现量额齐升的强劲增长状态。从产品上看,新风空调成为主流产品。
与前者不同,作为“黑电”的代表。上半年,全球电视市场处于微增状态,据Omdia统计,全球出货量为9457万台,仅同比增长0.1%。国内市场与全球增速一致,中国市场出货1709万台,同比增长2.4%。从趋势上看,大尺寸电视成为主流。
小家电产品品类较多,可大致划分为明火炊具及厨房用具、厨房小家电、厨卫电器、生活家居电器四大类。
具体来看,涵盖电压力锅、电磁炉、豆浆机、电水壶、榨汁机、电饭煲、电炖锅、电蒸锅、煎锅、煎烤机、燃气灶、消毒柜、挂烫机、吸尘器、洗地机、电熨斗、电暖器、空气循环扇、洗碗机、油烟机、净水器、热水器、吸尘器、洗地机、电熨斗等近百种产品。
2025年上半年,在“国补”政策扩容的助力下,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国内厨卫大电市场整体零售额为789亿元,同比增长3.9%;厨房小电整体零售额为319亿元,同比上涨9.3%。
其中,洗碗机呈现较强的增长韧性,咖啡机、榨汁机、豆浆机等增长明显,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养生和生活便利性。
综合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表现,亿欧认为,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电行业至少涌现四大特征:
基于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行业现状,亿欧从近百家相关上市公司中,通过“中国家电企业生命力指数模型”,筛选出“2025年中国上市家电30强(上半年)”。
政策红利、价格内卷、技术革新、消费者变化,正在合力驱动家电行业迎来新一轮洗牌,无论是冉冉升起的“新贵”小米,还是逐渐掉队的“旧王”格力,都是产业变革浪潮中值得书写的本土品牌。
“2025年中国上市家电30强(上半年)”(下称“30强”)的发布,旨在洞察中国家电产业新格局,探究家电企业上半年综合发展概况,寻找未来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种子选手”,为行业提供多维度借鉴和参考。
在评价指标上,根据家电产业特点,“中国家电企业生命力指数模型”设置“企业经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企业抗风险能力”“品牌影响力”4项一级指标,遴选21项二级指标,主要基于各企业上半年财务报告以及权威金融平台等公开数据进行综合评估。
在评价方式上,将各指标设置为不同的权重占比,在一级指标中,企业经营能力占比40%、科技创新能力占比30%、企业抗风险能力占比20%、品牌影响力占比10%。21项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类似,采用同样的评估方法。
在计算方法上,为实现评价的公平性,“中国家电企业生命力指数模型”主要采用Min-Max标准化(归一法)处理,并通过合理的权重分配,加权综合计算得出。
针对特殊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则结合行业水平,采用标准化偏差计算方法,满足数据科学性。
在分数取值上,各一级指标均设置为100%,并通过相应权重计算总分数。为进一步便于阅读和对比,本文将加权得分以百分制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家电企业生命力指数模型”加入了“网络声誉度”和“企业美誉度”两个二级指标,主要引入主流平台数据,用来评价各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营收及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在本文中,亿欧将30强按营收同比增长率,划分为“快速增长型、稳健增长型、缓慢增长型、明显下降型、严重衰退型”5种类型。
“稳健增长型”6家:科沃斯、长虹美菱、小熊电器、美的集团、四川长虹、海尔智家。
“缓慢增长型”8家:开能健康、万和电气、海信视像、TCL智家、苏泊尔、德尔玛、海信家电、新宝股份。
“明显下降型”11家:莱克电气、爱仕达、老板电器、格力电器、康佳集团、雪祺电气、奥普科技、创维数字、飞科电器、九阳股份、澳柯玛。
以30强为基准,2025年上半年,中国家电行业营收平均增长率约为7.68%。其中,大约有60%的上市公司营收实现同比增长,有40%的上市公司营收出现下滑。
本文统计的上市公司业绩变化,符合上半年市场宏观走势:尽管受益于以旧换新政策,家电行业的确实现了增长,但确实上升乏力,仅有石头科技、富佳股份、惠而浦、北鼎股份实现快速增长,大多数公司均是缓慢或稳健发展,消费需求远未得到有效释放。
其中,石头科技的营收业绩表现最为亮眼,今年上半年,石头科技营收实现79.03亿元,同比增长78.96%,主要原因是国内销售受国补政策推动持续增长,在海外持续推进品牌建设,精细化渠道布局、营销策略,完善产品全价格段布局,拓展新市场,触达新用户,提升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使产品销量规模及市场占有率与上年同期相比显著提高。
不过,尽管石头科技营收增长迅速,但归母净利润却出现明显下滑,报告期内净利润为6.78亿元,同比下降39.55%,主要因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完善产品矩阵,相应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增长所致。
此外,在营收“下降型”家电公司中,莱克电气、爱仕达、老板电器、格力电器、康佳集团、雪祺电气、奥普科技、创维数字、飞科电器、九阳股份、澳柯玛,同比下滑较为明显,帅丰电器则出现了严重衰退。
这也说明,还有相当一批企业受政策助力并不明显,亦或其经营和产品策略出现偏差。总之,依然面临较大业绩压力。
长期以来,“家电三杰”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牢牢控制着“冰空洗”市场。本文评估的排名,符合行业竞争格局。
在经营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核心指标上,“家电三杰”依然领跑于行业,其地位并未被动摇。尤其是美的集团,各项指标表现优异,拥有绝对领先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美的集团持续推进转型,ToB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逐年上升。2024年,美的集团实现营收4091亿元,其中,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营收1044.96亿元,占比达到25.67%。
但在本文统计中,由于美的集团财报并未披露单项家电业务业绩,从往年数据中拆分较为困难,且美的集团ToB业务多数围绕家电家居领域布局,因此计入的数据是美的集团的整体营收。
与美的集团相比,格力电器、海尔智家表现稍逊。其中,格力电器又以微弱优势领先于海尔智家。不过,格力电器受空调业务影响较大,空调依然是格力的“命脉”,在多元化、出海全球化上明显较弱。
评比结果显示,“家电三杰”稳居行业第一梯队。有意思的是,第二梯队的玩家们与“家电三杰”差距较大,呈现“断崖式”下滑状态。
从评比分数上看,海尔智家以78分成为第一梯队的“守门员”,石头科技领跑第二梯队,但石头科技得分仅54.6分,与海尔智家相差23.4分,差距较为明显。
营收规模是重要体现,上半年海尔智家营收1564.94亿元,很显然,营收79.03亿元的石头科技,确实难以望其项背。而在第二梯队中,营收最高的四川长虹也仅为567.05亿元,距离海尔智家也很遥远。
亿欧统计显示,上半年,30强研发投入共计267.57亿元,与其它制造业对比,研发投入并不算高。
从绝对数据上看,头部集中现象非常明显。其中,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三家企业研发投入达到184.82亿元,占30强总营收的69.07%。从第四名海信家电往后,研发投入呈现“断崖式”下滑。
在营收中的占比也是衡量研发投入力度的关键指标。据此来看,石头科技、帅丰电器、莱克电气、科沃斯、德尔玛、创维数字、北鼎股份、奥普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较高,均超过了5%。
不过,由于上述企业在经营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等指标上竞争力不足,“偏科”比较严重,因此除石头科技外,综合排名并不出色。
早年,小米凭借互联网思维在手机市场杀出重围,形成一套独特的“小米方法论”,成为运用互联网思维改造制造业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如今,小米又在copy手机行业经验,在家电行业大杀四方。
小米官方数据披露,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大家电收入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66.2%。其中,空调出货量超54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60%;冰箱出货量超79万台,同比增速超过25%;洗衣机出货量超60万台,同比增速超过45%。
从单项产品出货量上看,小米大家电与“家电三杰”仍存在不小的差距。但小米增速生猛,如果从2019年组建智能家电事业部算起,小米在短短五六年间便迅速崛起,大有挑战“家电三杰”的势头,成为家电行业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由于小米在业绩报告中未披露详细数据,亿欧就此事曾与小米进行沟通,但截至发稿,小米并未向亿欧提供相关数据,因此在30强中未将小米纳入评选范围。
家电是家庭场景中的核心产品,也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分支。大约从80年代以来,我国家电行业开始提速,“冰空洗”和电视成为率先发展的品类。
90年代中期,本土家电企业与外企爆发史无前例的“大混战”,本土企业以“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价格战成功狙击海外品牌。
然而,在打垮海外巨头后,国内家电企业旋即开始“自相残杀”,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降价潮,“彩电按斤卖”“卖电视不如卖白菜”成为90年代后期的真实写照。
同时,家电企业又集体陷入了相当严重的,以产品创新为噱头的“概念大战”一度成为行业焦点。
这让本该高速发展的家电行业惨遭重创:一是财务危机,出现海量库存和应收账款;二是创新危机,多数企业深陷价格战,无力再投入研发。
实质上,本土家电企业皆沦为了组装厂,重要零部件都要仰赖进口,彩电、冰箱、空调的核心技术被外企严密封锁。一直到2008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依然尚无能力生产一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彩电或空调。
这种以价格战为武器的“窝里斗”风气一直持续多年,严重制约了家电行业的创新。
2021年以来,小米成为家电市场“新势力”的代表,小米大家电的崛起让人眼前一亮,家电市场的竞争格局开始松动,老牌龙头格力电器逐渐出现被小米挤掉的趋势。
尤其是近两年,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能化成为助推家电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科技企业天生技高一筹。传统家电制造商面临被蚕食的风险。
当然,从消费者的角度看,行业玩家们的市占率、技术创新、研发投入等话题太过宏大,消费者更关心如何买到适合自己的产品。瞄准市场需求,以用户反馈为基准升级产品,才是企业的制胜之道。(“中国家电企业生命力指数模型”是亿欧基于泛家电领域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市场表现,整体建模并量化分析的评价模型。本文为第一期,未来将以半年度为频次定期发布。随着市场变化,入选企业将定期更新迭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荷兰】政府出手直接“接管”中资芯片厂,后果严重,竟然欧洲汽车巨头生产可能“停摆”?!
理想L8烧毁一年后离奇“复活”现身郑州街头!原车主可远程操控,事故停车场称损毁车辆已处理,交警部门介入
OPPO Find X9 Pro体验,哈苏2亿长焦拍爆全场,全面超越Ultra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